入冬后的农民工你们温暖了吗?
2013-12-27 11:34 点击量:1547 来源:中工网——《劳动午报》
入冬以来,北京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冷,最低气温已经逐渐降到了零摄氏度以下。在这样的气温下,偶尔不给力的暖气会令许多家庭感到难熬。然而,那些在京工作的农民工,他们每天吃住在宿舍里,他们温暖了吗?他们的冷暖有人来关注吗?
近日,本报记者通过对北京一些建筑工地以及保安宿舍的走访了解到,还有一些建筑工地的工棚取暖问题尚需要解决。
问题篇
蜗居在“棚”内的工友期待温暖
虽然很多大的建筑企业对进京外来务工者有一些惠民政策,但是居住环境恶劣仍然使外来务工者生存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和威胁,据记者了解,在施工工地中有取暖设施的宿舍少之又少。
上周,在远郊区的一处工地上,记者看到,天色已经见晚,早已刮起了刺骨的寒风,而这处工地上的农民工却还居住在临时工棚内,一个厚厚的被子则是工棚的门,寒风刮起时,能看到厚厚的被子随着风在摆动。可想而知在工棚内居住的工人们,温暖已经成了他们最大的问题。工棚地处十字路口旁的施工路段内,地上厚厚的尘土早就扬起了沙,来往车辆既多又嘈杂,很不安全。在工棚旁边,也并没有发现食堂和洗澡间,居住在这样一个环境,工人们的生活能有保障吗?
据记者了解,这些进京外来务工者除了白天施工,晚上基本上没有其他的活动,没电视可看,没书可读,歌厅、网吧、茶楼也不属于他们。即使有一些文化设施和休闲场所,大多也是为了当地居民所设。针对这些情况,记者想,如果能够有个打工者之家,当地工会能为他们举办些活动,能给他们送些温暖,或许在这个寒冷的冬日,是送给他们最大的安抚吧。
同样,对于南三环附近的一个建筑工地的工人来说,这个冬天也充满了寒冷的味道。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他们住的是简易帐篷,为了不发生安全事故,有的帐篷里甚至连火炉都没有。寒风在帐篷外呼啸而过,帐篷里仅有的温度也被寒风带走。记者不知道,在我们城市里大大小小的工地上,像这样的帐篷还有多少?但是知道,这个冬天对不少建筑工人来说,依然还很冷,他们需要温暖的关注。
据11月28日《工人日报》报道:近日,全国大面积降温,北京进入入冬以来的气温最低值。位于昌平鲁疃的未来科技城小学工地上,农民工活动房工棚内没有取暖设备,晚上睡觉用电褥子还要被查禁,11月26日晚发生争执,11月27日30多人中有8人因身体不适停工。 11月26日晚间,北京气温降到入冬以来的最低值零下7摄氏度,白天也仅有零摄氏度,5、6级风。天气预报提醒人们尽量减少外出。但是,昌平鲁疃未来科技城一小学工地的农民工却不在提醒之列。他们中的30多人做的是4层教学楼的外立面装修,不仅露天,还是高空作业。 由于没有暖气,农民工休息的活动房室温比室外高不了多少,且周围都是空旷的工地没有居民,室内就更感到清冷。不少人不得已用了电褥子。21时30分,电工受委派到农民工寝室检查用电情况。电褥子很快成为焦点,称是“火灾隐患”,严令停用。农民工们不服,“你们电工的房内有电暖气,凭什么我们就得挨冻”,“电暖气是不是火灾隐患”,“现在按规定是送暖气的第11天,这么冷的天没有暖气还不让用电褥子,没有道理”。面对群情激奋,例行公事的电工经请示,暂时不计较。 电褥子毕竟是小家电,寒冷时靠它取暖解决不了大问题。经过夜间的折腾,多位农民工感到身体不舒服,其中郑师傅赶着回涿州家里取衣被,有8人停工。
他们的宿舍为什么没有暖起来
同在工地干活,外来务工者的待遇却有着天壤之别。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那些辛苦工作的劳动者在冬日里却不能住到温暖的工棚中?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概主要有这样几个因素:一是外来务工者宿舍大多是临时性建筑,用板材搭建而成的,不是固定建筑,当每一个项目建成后,这个临时建筑就拆了,而且一些工地远离集中供暖管线,不方便供暖;二是宿舍禁用强电,这是管理规定,所以不能使用大功率电器,主要是防止火灾,因为工棚多是板房,一着火就会火烧连营;还有,除非赶工期,冬季一般工地大多数都是不施工的。所以,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外来务工者宿舍不暖,有所属公司的责任,也有客观原因。当然,主观原因就是一些建筑单位不愿意多投入多花钱,因为要修建集中供暖的设施耗资不少,不是每个单位都愿意投入,有成本控制的因素。而对于建筑工人也不可能像其他职业劳动者那样去租房,一方面成本高,统一住工棚能够减少房租开支;另一方面也利于公司的管理。因此,现在最常见的改善他们温暖的办法就是多发被子。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通州区工会的领导多次到建筑施工工地的宿舍区,看望正在工棚中午休的农民工,并送去御寒衣被,叮嘱工地负责人要为农民工兄弟做好“后勤保障”。
在北京市各级工会的关注下,农民工的居住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从宿舍里暖融融的暖气到初冬时节一些工会发起的“到建筑工地送棉衣”活动,这些都让农民工兄弟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温暖,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爱。
_baidu_page_break_tag_温暖篇
建筑工宿舍用上集中供暖
地点:中建二局三公司亦庄X85项目工地
前不久,当记者走进中建二局三公司亦庄X85项目外来务工者宿舍,了解外来务工者住宿情况时,看到了这样的一幕:蓝顶白墙,干净整洁,这就是建筑工宿舍。尚未进门,便看见宿舍门口处贴着工地住宿人员一览表,表里填写着宿舍编号和宿舍负责人,还有轮流值日表、床位图、宿舍管理制度等,给人感觉很规范。
敲开其中一间屋子,进去后感觉热气扑面。打量了一下宿舍,里面有4人正在休息。“你们住得暖和吗?”记者问道。
“屋里挺暖和的,我们用的是集中供暖。”来自陕西汉中的外来务工者杨勇兵说。杨勇兵说,他刚刚来北京两个月,感觉还能适应北京的气候,住着不觉得冷。
记者在外来务工者宿舍里看见了白色的暖气片,大约有1.5米长、1米高。摸了一下暖气片,很干净,没有灰尘,感觉是热的。
“你们的暖气片这么大?”记者问道。“我们每间屋子都这么大的暖气片,为的就是保证外来务工者晚上睡得暖和。”项目书记、工会主席王国庆说。
“我们屋里温度20多度,穿单衣就行。”杨勇兵告诉记者,屋里一共住了4个人,都是来自陕西汉中,大家感觉很好。
暖气是怎么运转的呢?项目生活管理区管理员刘五妮带着记者走进了锅炉房。锅炉房的墙上,写着负责人刘五妮的名字和电话。刘五妮告诉记者,每天他都要准时开关暖气。白天大家出去干活的时候,他需要将暖气关闭,下午工人下班前,他要把暖气打开。
为什么项目工地能用上集中供暖呢?王国庆告诉记者,按照安全管理的要求,项目工地是不允许拉强电的,因此工人宿舍不能直接使用电采暖。此外,工地因远离市区又是临时搭建的房屋,要用市里的集中供暖也不现实。因此,一般来说冬天建筑工地的宿舍是冰冷的,往往工地在冬天就不施工了,给工人放假了。留守的工人靠多发被子解决问题。
在亦庄X85项目,为了让外来务工人员住得暖和,项目决定自己集中供暖,购买了40千瓦的电锅炉,放置在一间专用的房屋里,并给每一间宿舍连接上暖气片,这样建筑工宿舍冬天住着就不冷了。
“现在是冬天,项目上有100人左右,这个电暖锅炉足够供应大家了。”王国庆说。
40千瓦的电锅炉,开一个小时就要耗费40度电,每天电锅炉要用上几百度电,仅此一项,工地上一个月电费就要多支出约万元。
王国庆解释说,集中供暖有多个因素。北京的冬天寒冷,农民工宿舍如果不使用暖气显然无法过冬。农民工过冬存在几种情况,一种是工地不供暖,工人往往自己使用大功率电暖气,电源线私搭乱建很混乱,存在火灾隐患。另一种情况是,工人使用一种节能的电暖气,但这种电暖气连续开24小时后,线路会软化,同样存在引发火灾的安全隐患。
这个项目开建时,项目从安全考虑,决定集中供暖。集中供暖后,他们就不会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暖气等存在安全隐患的电器,居住条件环境也干净整洁,更加舒适。 “因此,农民工宿舍刚刚搭建时,就预留了集中供暖的屋,并在每间宿舍安装了暖气片。”王国庆说。
考虑到农民工住宿安全,宿舍房间采用36伏的电照明,这样既解决了安全问题,又节能。此外,为了方便农民工给手机充电,每间宿舍都特地安装有36伏电的USB接口。
“农民工的被子和床都是统一的,这样让他们有归属感。”王国庆说。
给工人每个房间配备空调
地点:北京城建五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安贞门工地
在安贞门附近的一个建筑工地上,搭着一排排简易的临时楼房,从外表看起来这些搭建的临时房似乎有点“单薄”,但是走进房间却让记者有了另一番感受。
12月13日,记者刚推开屋门,一股热气便袭来,顿时记者的眼镜模糊了,随着眼前逐渐清晰,记者看到一位工人正坐在桌前吃饭,屋里的被褥整整齐齐摆放在床上,床头旁放着三盆植物,长得绿油油的,给人一种春天般的感觉。
正在吃饭的人叫祝子迁,是外施队安阳诚成建设劳务有限公司的一名职工。他和他的工友负责的是奥体文化商务园地下交通工程的主体结构建设。他们是在2012年12月开始施工的,到现在已经一年了。目前工程处于收尾阶段,所以他们留下的工人比较少。
临时住房是北京城建五建设集团提供的,是用彩钢搭建的,因为彩钢的密封性比较好,又能防风。而且用的是双层彩钢,彩钢中间夹有保温板,更能留住屋里的一份温暖。为确保让每一个农民工过个温暖的冬天,北京城建五建设集团还为每一个房间配备了空调,“我们在屋里只穿件毛衣就行了。”祝子迁边吃饭边笑着说。
在这里工作的农民工,对于宿舍的事基本不用操心。“农民工也挺不容易的,能给他们提供方便就尽量方便。”该项目书记魏立柱说。冬天是个火灾频发的季节,为确保农民工住的温暖安全,北京城建五建设集团为农民工的宿舍里配上了空调,从而放弃了传统的火炉,并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检查员工宿舍,防止有人忘关空调,从而引发安全事故。“我们还在二楼以上的房间里铺了一层铁皮。因为彩钢中间夹的是保温板,很容易点燃。如果彩钢坏了,将会很危险,地面铺上铁皮,就安全多了。”魏书记细心地说道。
与过去相比,现在农民工的住宿条件好多了。过去,农民工住的都是板房,墙壁是用混凝土做成的,透气性比较强,保暖的性能比较差。空调,根本就别想,那时候的火炉是比较常用的取暖手段,生火炉就要带风斗,把烧煤产生的毒气排出去,要不很容易煤气中毒。所以很大一部分热量就被浪费了,而且也特别的容易出事故,很不安全。所以那时,有的工地为了安全连火炉都没有。现在用上空调就方便、省心多了。
其实,现实中也有部分的工地宿舍比较简陋,一些保暖设施也跟不上,但这常常都是因为工期短、临时性等原因造成的。整体来说,农民工的宿舍还是比较温暖的。一个企业效益好,也会考虑员工的福利,这样也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只有员工睡得舒心,工作才能做好。
天色渐渐变暗了,工作了一天的工人们陆陆续续从工地回来了,这里有一个温暖的避风港在等着他们……
“暖心工程”温暖务工者的心
地点:平谷区万德福广场的施工项目工地
一直以来,北京市金通远建筑工程公司在对外来务工者的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职工和外来务工者同等待遇,从关爱外来务工者工作、生活中的小事抓起,出实招、办实事,公司所做的点点滴滴,就像甘露滋润着每位职工的心田,让他们找到了温暖的家。
上周,当记者来到位于平谷区万德福广场的施工项目工地上,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排排漂亮的安置房,记者随即走进一间宿舍,屋内既温暖又宽敞明亮,室内温度可达20多度,并且配备有电视机,供工友们下班后打发无聊的时间。而在水房也不断供应着热水,确保了工友们每天都能洗个热水澡再休息。并在工地上设有夜校,为工友们免费讲解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38岁的范春红来北京打工已经3年了,当记者问到是什么理由让她在这个公司坚持干了三年之久时,她笑着和记者说,“每年过节公司领导都会来工地看我们,给我们送水果、送月饼。入冬后,我们每天都能用上热水,在工地上累了一天,泡个脚再睡觉,别提多舒服了。食堂每顿饭只要5块钱就能吃饱。这样一个好公司,让我咋舍得离开。”
项目负责人陈向东告诉记者,“现在市政府对工地的宿舍条件是下了明文的,我们的民工宿舍所用建材严格按照市政府的规定,符合环保、消防的要求。我们企业在这些事情上做的还是很到位的,除了必须配备品外,我们还在宿舍配有电视机,入冬后食堂还会为工友们做热汤。到了冬天寒冷是肯定的,为了让工友们能有个温暖的住所,我们的防风防雪工作也早就提前做好了。”
春节将至,对于许多外来务工者来说,最大的愿望莫过于早些回家,与亲人们过个团圆年。对此,我们公司也做出了应对的措施,只要工友们所干的工程一完工,就立马给他们发放工资,确保他们节前能够购买到车票,能够高高兴兴地返乡与家里人团聚,并且报销来回路费。“我们真的要感谢外来务工兄弟,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关心,没有他们的辛苦努力,也没有我们金通远公司今天的辉煌。”采访中,公司工会高主席诚恳地和记者说。
企业为职工量体裁衣
地点:北四环北京环卫集团环服公司西运中心
在西运中心当垃圾运输车司机的王金标说:“环服公司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为我们考虑的很周到。”
比如穿衣,王金标说:“环服公司每几年都会给我们购置新的羽绒服和棉服,另外还有一些夹克和T恤衫。不仅使我们环卫工人的形象得到了提升,暖和的羽绒服也温暖了我们的心。就在前两天,公司还请羽绒服的企业专门来为我们量体裁衣,做新羽绒服。”
除了穿衣,吃饭问题也解决的很好,每天早上6:15出车前,王金标都能在食堂吃到热早点。对于这些农民工的吃饭问题,环服公司每月都给职工饭补,虽然不多,但是可以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对于回来晚,没有赶上饭的职工,西运中心的领导还会专门为这些职工煮面条,保证他们在冬天里能吃到热饭。还有在住房的问题上,中心对他们的关心也很周到。在接近30平方米的宿舍里,住着大约五六名职工,在宿舍中不仅有空调和暖气,公司还给职工的淋浴室中配备了桑拿房,方便农民工在晚上洗澡。
采访中,北京市环卫集团环卫服务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张燕萍表示,农民工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应该得到更多的尊重和保护。另外企业也应该根据工种的不同,给他们不同的关怀,例如在室外工作的建筑工人,企业应提供更加暖和的衣服、热水和热菜,让他们在工作之中感受温暖,在工作之后能吃好穿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