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之内外因
2013-02-19 09:44 点击量:1056 来源:未知
相信很多HR会疑惑,招聘的岗位比较艰苦,为了测试应届毕业生是否能胜任,通常都会问及一些在校的兼职情况。当然也有一些注重实践的公司,想通过应届毕业生的在校兼职情况,来判断此人的品性等。但是不可避免的情况是,这些都是徒劳无功的。一些HR报怨,面试的时候证实了求职者的一些兼职经历,相比下是符合工作岗位需求的,但是真正入职后,发现并没有那么能吃苦。到底是应聘者说谎了吗?
我们在学习动机的时候,认识了各种需求理论,我们在看待大学生兼职的时候,过往很多人都认为是刻苦的象征,更有“先见者”之称——为以后的找工作累积了社会经验。
不能否认这些是值得鼓励的,但我个人觉得,这不能完全成为认同求职者能“吃苦”的素质,也不能完全成为求职者的“品性”代言。
在大学生兼职里,很多时候都是受了内因的影响,如:证明自己,过于同学的成就,过于同学的能力,满足自己对社会认知的需求,踏入社会的心理探测等。大学生的兼职,很多都是短期,对待目的不是很明确的,不是性格所爱或者专业对口的(这个时候的兼职很少选择的余地),所以,就算做的是一件很幸苦的工作,即使工资很少,甚至这个兼职对自己向往的目的不是接近的,都是可以承受的。因为抛开这些外因,他们这个年龄更多的在乎:自己的所作所为得到别人的认可,自己也能从中得到乐趣。用看励志书籍的人的话表达就是:当别人在游乐现阶段的安稳的时候,我在为下一场战争做好准备。
但是职场不同大学教育,是现实的,枪林弹雨的。
大部分应届毕业生不会把自己曾经做过的兼职:例如服务员,普工等作为自己毕业后追寻的工作,他们只是把这些曾经的兼职作为自己能跑先他人的理由。也就想,很多的女孩子在读书时候谈的是恋爱,毕业后谈的是婚姻。前者和后者,很大程度上不是同一个人,或者不是同一种人。
很多面试官在面试应届毕业生的时候,都有感悟,她说她能刻苦,我也觉得她能刻苦(兼职的经验告诉面试官,她能刻苦),我们公司也能满足她的求职需求(如发展空间,薪酬),但是为什么最后爽约,或者入职不过试用期就提出离职?我想说的是,一个人能刻苦,但是并不代表她想刻苦。她曾经的刻苦就是为了告诉你,她是懂事的孩纸,她需要你的呵护,而不是让她继续吃苦。
通过访问与研究,最终发现一些应届毕业生的想法:
1,我曾经受过那么多苦(别人在大学谈恋爱的时候,自己在兼职学习),我的目的就是为了远远的抛下其他人(自己在吃苦的时候,其他在玩的人),我要找到比他们更好的工作,我要过比他们更好的生活。
2,我能吃苦,但不代表我要吃苦。
往往这个时候,面试官觉得适合的人,到了企业,真的在吃苦,却发现其他“懒惰”的同学比自己“舒服”,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然后提出离职。
这样的一个比如,你在回家的途中,花费了一小时停留看田野的蝴蝶,但是终究只是观看,最终你还是会回家。